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本次入選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堪稱我國歷次人類非遺申報項目中的“體量之最”,共涉及15個?。▍^、市)的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涵蓋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再加工茶等傳統制茶技藝和徑山茶宴、趕茶場等相關習俗。
來自廣東的茶藝(潮州工夫茶藝)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潮州工夫茶藝是流傳于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一種茶葉沖泡技藝,它始自宋代,至清代中期已蔚然成風,甚至流傳到東南亞各地。
潮州工夫茶的沖泡有其一定的程式,主要由茶具講示、茶師凈手、泥爐生火、砂銚(煮水器具)掏水、欖炭煮水、開水熱罐、再溫茶盅、茗傾素紙、壺納烏龍、甘泉洗茶、提銚高沖、壺蓋刮沫、淋蓋追熱、燙杯滾杯、低灑茶湯、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敬請品味、先聞茶香、和氣細啜、三嗅杯底、瑞氣圓融等多個環節組成。除沖泡獨特外,潮州工夫茶藝另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以烏龍茶為主要茶品。
此前,茶藝(潮州工夫茶藝)已評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朱鋼表示,潮州工夫茶藝是極富代表性的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
歷史上,工夫茶隨著華僑的腳步漂洋過海,是海外華人,尤其是粵閩華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文化交流之中,傳遞著中華民族崇禮重禮而又健康科學的傳統生活方式,因而備受世人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