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以實踐感悟奮進力量,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紅色文化基因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價值觀念等發揚光大,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探索紅色傳統的時代價值,于2022年8月3日上午,走進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深刻感受到當地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在實踐中增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位于海豐縣城中心區,是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為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分為紅宮和紅場兩大部分,而紅宮旁邊的紅場,原為“東倉埔”,1927年12月1日,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便是在此舉行,因澎湃在會場大門親筆題寫“紅場”二字而得名。
?
海陸英魂,不朽豐碑
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承紅色文化高度重視,強調“要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老區、蘇區精神是中國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起來的。因此,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的兩名成員走進粵東革命老區蘇區——汕尾市海豐縣,實地踏尋中國共產黨人在粵東大地浴血奮戰足跡,重溫在民主革命烽火連天、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祭奠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海豐當地優秀革命故事和傳承粵東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
在紅場內,小分隊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了解到了那段富有傳奇色彩的紅色故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海陸豐人民在彭湃同志的帶領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縣級農會和蘇維埃政權,率先實行土地革命,為中國革命勝利和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國家危難之際,以彭湃為首的大批愛國志士為了國家與民族利益,建立起義軍,反對壓迫、反對剝削,勇當先鋒、堅韌不拔,挑起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重任,具有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
1928年春,寬闊的海豐紅場上紅旗飄飄,由董朗、顏昌頤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與葉鏞、袁裕、徐向前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以及海陸豐農軍在這里勝利會師。
紅場中旌旗揮舞,隨風飄動,戰士們雙手緊緊相握,歡欣鼓舞,彼此相擁。小分隊隊員們駐足觀望,當年數萬人熱血沸騰的歡呼聲仿佛縈繞在耳。
訪紅色遺跡,揚紅色精神
紀念館中,展覽內容豐富翔實、史料齊全,集中展示了海豐農民運動史。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隊員們仔細觀看,認真學習,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真實遺物,都使隊員們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始終不渝堅定理想信念和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一生的革命精神!
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的隊員們在參觀學習完紅宮紅場舊址內的圖文資料后,紛紛表示受到極大的視覺震撼,在一件件歷史文物中真切感受到我們黨沖鋒陷陣的勇氣、改天換地的志氣和決勝未來的底氣,以下為隊員心得體會分享:
1
謝妮: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此次參觀學習,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要銘記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必須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守初心,擔使命,認真踐行黨的宗旨,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讓紅色江山世代相傳。
2
林信子:
紅宮原為“孔廟”,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箲饡r期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宣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為中國第一個工農紅色政權”。盡管從小到大來了無數次,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對黨革命的深入學習,讓我越發的對這批“紅色的建筑”而感到深深的敬畏和自豪。
3
謝凱倫:
這里的歷史文物雖然不會發聲,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故事。銘記歷史,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出發;青年一代,要從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肩負起新時代民族偉大復興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4
萬一嫻:
當歷史一幕幕展現在我的眼前的時候,我的內心澎湃,作為新時代青年,我認為我們不能遺忘歷史,而是要在先輩們艱苦奮斗打下的和平中走向更輝煌的征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5
趙芹穎:
通過學習紅宮紅場舊址內的圖文資料,讓我進一步了解了黨的歷史,增強了黨性學習。飲水思源,倍感黨親,我深深地被彭湃同志無比堅定的革命信仰所感動,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學習彭湃同志對黨的無比堅定,對黨的無限忠誠!櫛風沐雨,奮勇當先,我們也應該為建設和諧社會,為黨的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青年人的力量!
多圖預警
紅色文化記憶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經驗的歷史積淀,具有鮮明的時代主題,有著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以實踐為導向,深挖汕尾海豐縣獨特紅色資源,通過隊員的參觀學習,將蘊含偉大歷史經驗的場域觀感,內化為個體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并外化為真正履行對中國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實際行動,實現知與行的合一。堅定文化自信,展先烈之英勇,揚青年之未來。
“
彭湃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激勵著我們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開拓進取,傳承紅色基因,從彭湃等先烈的英勇事跡中汲取力量,繼承先輩們偉大的革命精神,充分認識紅色基因是我黨我軍在戰火硝煙和磨難考驗中形成的作風品質、光榮傳統和價值取向,將紅色信仰深植于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在新時代征程中乘風破浪、揚帆啟航,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實踐中,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END
視頻|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林信子
圖|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林信子
文|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姚欣迪
編輯|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責編|謝妮 林信子
審核|楊航
終審|郝德鴻 葉梓 丁文暉
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以實踐感悟奮進力量,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紅色文化基因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價值觀念等發揚光大,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探索紅色傳統的時代價值,于2022年8月3日上午,走進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深刻感受到當地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在實踐中增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位于海豐縣城中心區,是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為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分為紅宮和紅場兩大部分,而紅宮旁邊的紅場,原為“東倉埔”,1927年12月1日,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便是在此舉行,因澎湃在會場大門親筆題寫“紅場”二字而得名。
?
海陸英魂,不朽豐碑
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承紅色文化高度重視,強調“要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老區、蘇區精神是中國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起來的。因此,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的兩名成員走進粵東革命老區蘇區——汕尾市海豐縣,實地踏尋中國共產黨人在粵東大地浴血奮戰足跡,重溫在民主革命烽火連天、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祭奠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海豐當地優秀革命故事和傳承粵東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
在紅場內,小分隊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了解到了那段富有傳奇色彩的紅色故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海陸豐人民在彭湃同志的帶領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縣級農會和蘇維埃政權,率先實行土地革命,為中國革命勝利和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國家危難之際,以彭湃為首的大批愛國志士為了國家與民族利益,建立起義軍,反對壓迫、反對剝削,勇當先鋒、堅韌不拔,挑起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重任,具有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
1928年春,寬闊的海豐紅場上紅旗飄飄,由董朗、顏昌頤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與葉鏞、袁裕、徐向前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以及海陸豐農軍在這里勝利會師。
紅場中旌旗揮舞,隨風飄動,戰士們雙手緊緊相握,歡欣鼓舞,彼此相擁。小分隊隊員們駐足觀望,當年數萬人熱血沸騰的歡呼聲仿佛縈繞在耳。
訪紅色遺跡,揚紅色精神
紀念館中,展覽內容豐富翔實、史料齊全,集中展示了海豐農民運動史。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隊員們仔細觀看,認真學習,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真實遺物,都使隊員們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始終不渝堅定理想信念和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一生的革命精神!
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的隊員們在參觀學習完紅宮紅場舊址內的圖文資料后,紛紛表示受到極大的視覺震撼,在一件件歷史文物中真切感受到我們黨沖鋒陷陣的勇氣、改天換地的志氣和決勝未來的底氣,以下為隊員心得體會分享:
1
謝妮: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此次參觀學習,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要銘記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必須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守初心,擔使命,認真踐行黨的宗旨,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讓紅色江山世代相傳。
2
林信子:
紅宮原為“孔廟”,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箲饡r期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宣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為中國第一個工農紅色政權”。盡管從小到大來了無數次,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對黨革命的深入學習,讓我越發的對這批“紅色的建筑”而感到深深的敬畏和自豪。
3
謝凱倫:
這里的歷史文物雖然不會發聲,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故事。銘記歷史,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出發;青年一代,要從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肩負起新時代民族偉大復興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4
萬一嫻:
當歷史一幕幕展現在我的眼前的時候,我的內心澎湃,作為新時代青年,我認為我們不能遺忘歷史,而是要在先輩們艱苦奮斗打下的和平中走向更輝煌的征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5
趙芹穎:
通過學習紅宮紅場舊址內的圖文資料,讓我進一步了解了黨的歷史,增強了黨性學習。飲水思源,倍感黨親,我深深地被彭湃同志無比堅定的革命信仰所感動,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學習彭湃同志對黨的無比堅定,對黨的無限忠誠!櫛風沐雨,奮勇當先,我們也應該為建設和諧社會,為黨的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青年人的力量!
多圖預警
紅色文化記憶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經驗的歷史積淀,具有鮮明的時代主題,有著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以實踐為導向,深挖汕尾海豐縣獨特紅色資源,通過隊員的參觀學習,將蘊含偉大歷史經驗的場域觀感,內化為個體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并外化為真正履行對中國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實際行動,實現知與行的合一。堅定文化自信,展先烈之英勇,揚青年之未來。
“
彭湃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激勵著我們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開拓進取,傳承紅色基因,從彭湃等先烈的英勇事跡中汲取力量,繼承先輩們偉大的革命精神,充分認識紅色基因是我黨我軍在戰火硝煙和磨難考驗中形成的作風品質、光榮傳統和價值取向,將紅色信仰深植于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在新時代征程中乘風破浪、揚帆啟航,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實踐中,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END
視頻|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林信子
圖|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林信子
文|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姚欣迪
編輯|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責編|謝妮 林信子
審核|楊航
終審|郝德鴻 葉梓 丁文暉
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以實踐感悟奮進力量,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紅色文化基因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價值觀念等發揚光大,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探索紅色傳統的時代價值,于2022年8月3日上午,走進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深刻感受到當地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在實踐中增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位于海豐縣城中心區,是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為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分為紅宮和紅場兩大部分,而紅宮旁邊的紅場,原為“東倉埔”,1927年12月1日,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便是在此舉行,因澎湃在會場大門親筆題寫“紅場”二字而得名。
?
海陸英魂,不朽豐碑
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承紅色文化高度重視,強調“要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老區、蘇區精神是中國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起來的。因此,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的兩名成員走進粵東革命老區蘇區——汕尾市海豐縣,實地踏尋中國共產黨人在粵東大地浴血奮戰足跡,重溫在民主革命烽火連天、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祭奠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海豐當地優秀革命故事和傳承粵東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
在紅場內,小分隊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了解到了那段富有傳奇色彩的紅色故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海陸豐人民在彭湃同志的帶領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縣級農會和蘇維埃政權,率先實行土地革命,為中國革命勝利和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國家危難之際,以彭湃為首的大批愛國志士為了國家與民族利益,建立起義軍,反對壓迫、反對剝削,勇當先鋒、堅韌不拔,挑起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重任,具有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
1928年春,寬闊的海豐紅場上紅旗飄飄,由董朗、顏昌頤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與葉鏞、袁裕、徐向前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以及海陸豐農軍在這里勝利會師。
紅場中旌旗揮舞,隨風飄動,戰士們雙手緊緊相握,歡欣鼓舞,彼此相擁。小分隊隊員們駐足觀望,當年數萬人熱血沸騰的歡呼聲仿佛縈繞在耳。
訪紅色遺跡,揚紅色精神
紀念館中,展覽內容豐富翔實、史料齊全,集中展示了海豐農民運動史。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隊員們仔細觀看,認真學習,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真實遺物,都使隊員們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始終不渝堅定理想信念和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一生的革命精神!
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的隊員們在參觀學習完紅宮紅場舊址內的圖文資料后,紛紛表示受到極大的視覺震撼,在一件件歷史文物中真切感受到我們黨沖鋒陷陣的勇氣、改天換地的志氣和決勝未來的底氣,以下為隊員心得體會分享:
1
謝妮: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此次參觀學習,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要銘記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必須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守初心,擔使命,認真踐行黨的宗旨,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讓紅色江山世代相傳。
2
林信子:
紅宮原為“孔廟”,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箲饡r期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宣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為中國第一個工農紅色政權”。盡管從小到大來了無數次,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對黨革命的深入學習,讓我越發的對這批“紅色的建筑”而感到深深的敬畏和自豪。
3
謝凱倫:
這里的歷史文物雖然不會發聲,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故事。銘記歷史,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出發;青年一代,要從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肩負起新時代民族偉大復興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4
萬一嫻:
當歷史一幕幕展現在我的眼前的時候,我的內心澎湃,作為新時代青年,我認為我們不能遺忘歷史,而是要在先輩們艱苦奮斗打下的和平中走向更輝煌的征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5
趙芹穎:
通過學習紅宮紅場舊址內的圖文資料,讓我進一步了解了黨的歷史,增強了黨性學習。飲水思源,倍感黨親,我深深地被彭湃同志無比堅定的革命信仰所感動,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學習彭湃同志對黨的無比堅定,對黨的無限忠誠!櫛風沐雨,奮勇當先,我們也應該為建設和諧社會,為黨的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青年人的力量!
多圖預警
紅色文化記憶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經驗的歷史積淀,具有鮮明的時代主題,有著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以實踐為導向,深挖汕尾海豐縣獨特紅色資源,通過隊員的參觀學習,將蘊含偉大歷史經驗的場域觀感,內化為個體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并外化為真正履行對中國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實際行動,實現知與行的合一。堅定文化自信,展先烈之英勇,揚青年之未來。
“
彭湃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激勵著我們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開拓進取,傳承紅色基因,從彭湃等先烈的英勇事跡中汲取力量,繼承先輩們偉大的革命精神,充分認識紅色基因是我黨我軍在戰火硝煙和磨難考驗中形成的作風品質、光榮傳統和價值取向,將紅色信仰深植于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在新時代征程中乘風破浪、揚帆啟航,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實踐中,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END
視頻|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林信子
圖|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林信子
文|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姚欣迪
編輯|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責編|謝妮 林信子
審核|楊航
終審|郝德鴻 葉梓 丁文暉
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以實踐感悟奮進力量,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推動紅色文化基因中所蘊含的革命精神、價值觀念等發揚光大,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提高政治站位,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探索紅色傳統的時代價值,于2022年8月3日上午,走進汕尾市海豐縣紅宮紅場,深刻感受到當地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在實踐中增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
海豐紅宮紅場舊址,位于海豐縣城中心區,是全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為國家4A級紅色旅游景區,分為紅宮和紅場兩大部分,而紅宮旁邊的紅場,原為“東倉埔”,1927年12月1日,海豐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便是在此舉行,因澎湃在會場大門親筆題寫“紅場”二字而得名。
?
海陸英魂,不朽豐碑
習近平總書記對傳承紅色文化高度重視,強調“要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老區、蘇區精神是中國紅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起來的。因此,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的兩名成員走進粵東革命老區蘇區——汕尾市海豐縣,實地踏尋中國共產黨人在粵東大地浴血奮戰足跡,重溫在民主革命烽火連天、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祭奠緬懷革命先烈,深入學習海豐當地優秀革命故事和傳承粵東革命老區的紅色基因。
在紅場內,小分隊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了解到了那段富有傳奇色彩的紅色故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海陸豐人民在彭湃同志的帶領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縣級農會和蘇維埃政權,率先實行土地革命,為中國革命勝利和人民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國家危難之際,以彭湃為首的大批愛國志士為了國家與民族利益,建立起義軍,反對壓迫、反對剝削,勇當先鋒、堅韌不拔,挑起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重任,具有不屈不撓的革命斗爭精神。
1928年春,寬闊的海豐紅場上紅旗飄飄,由董朗、顏昌頤等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紅二師與葉鏞、袁裕、徐向前等率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以及海陸豐農軍在這里勝利會師。
紅場中旌旗揮舞,隨風飄動,戰士們雙手緊緊相握,歡欣鼓舞,彼此相擁。小分隊隊員們駐足觀望,當年數萬人熱血沸騰的歡呼聲仿佛縈繞在耳。
訪紅色遺跡,揚紅色精神
紀念館中,展覽內容豐富翔實、史料齊全,集中展示了海豐農民運動史。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隊員們仔細觀看,認真學習,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真實遺物,都使隊員們切身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始終不渝堅定理想信念和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一生的革命精神!
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的隊員們在參觀學習完紅宮紅場舊址內的圖文資料后,紛紛表示受到極大的視覺震撼,在一件件歷史文物中真切感受到我們黨沖鋒陷陣的勇氣、改天換地的志氣和決勝未來的底氣,以下為隊員心得體會分享:
1
謝妮: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此次參觀學習,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我們要銘記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必須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守初心,擔使命,認真踐行黨的宗旨,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讓紅色江山世代相傳。
2
林信子:
紅宮原為“孔廟”,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箲饡r期海豐工農兵代表大會在此召開,宣布成立海豐蘇維埃政府,成為中國第一個工農紅色政權”。盡管從小到大來了無數次,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對黨革命的深入學習,讓我越發的對這批“紅色的建筑”而感到深深的敬畏和自豪。
3
謝凱倫:
這里的歷史文物雖然不會發聲,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故事。銘記歷史,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出發;青年一代,要從歷史中汲取奮進的力量,肩負起新時代民族偉大復興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4
萬一嫻:
當歷史一幕幕展現在我的眼前的時候,我的內心澎湃,作為新時代青年,我認為我們不能遺忘歷史,而是要在先輩們艱苦奮斗打下的和平中走向更輝煌的征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5
趙芹穎:
通過學習紅宮紅場舊址內的圖文資料,讓我進一步了解了黨的歷史,增強了黨性學習。飲水思源,倍感黨親,我深深地被彭湃同志無比堅定的革命信仰所感動,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應當學習彭湃同志對黨的無比堅定,對黨的無限忠誠!櫛風沐雨,奮勇當先,我們也應該為建設和諧社會,為黨的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青年人的力量!
視頻
多圖預警
紅色文化記憶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經驗的歷史積淀,具有鮮明的時代主題,有著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以實踐為導向,深挖汕尾海豐縣獨特紅色資源,通過隊員的參觀學習,將蘊含偉大歷史經驗的場域觀感,內化為個體對黨和國家的認同,并外化為真正履行對中國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的實際行動,實現知與行的合一。堅定文化自信,展先烈之英勇,揚青年之未來。
“
彭湃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激勵著我們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作為新時代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開拓進取,傳承紅色基因,從彭湃等先烈的英勇事跡中汲取力量,繼承先輩們偉大的革命精神,充分認識紅色基因是我黨我軍在戰火硝煙和磨難考驗中形成的作風品質、光榮傳統和價值取向,將紅色信仰深植于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在新時代征程中乘風破浪、揚帆啟航,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實踐中,擔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END
視頻|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林信子
圖|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林信子
文|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姚欣迪
編輯|廣東科技學院赴汕尾海豐調研小分隊 謝妮
責編|謝妮 林信子
審核|楊航
終審|郝德鴻 葉梓 丁文暉